top of page

心理健康資訊
We Care You
搜尋


讓情緒流動,讓療癒產生
撰文|莊濰瑄 實習心理師 審閱|張慈容 諮商心理師 圖片來源:pexels 我們都有感覺憂慮、焦躁不安,甚至是被情緒淹沒的時候,這種時候通常你會怎麼做呢? 有些人對於情緒很敏銳,容易被情緒影響而無法回到理性思考的狀態,有些人則對情緒不理不睬,習慣把情緒藏到內心深處。...
社區諮商中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7月17日


保有自主性,從建立「情緒界限」開始!
撰文|莊濰瑄 實習心理師 審閱|張慈容 個案管理師 華人文化中,「家庭」的需要有時比個人的需要來得更重要。在華人關係裡,很多時候團體的和諧程度,更勝於自己的得失,我們會想去配合他人、滿足他人,希望獲得肯定,好像這樣自己才有存在的價值。久而久之,在文化與家庭的鼓吹下,我們已經...
莊濰瑄 實習生
7月17日


【長大以後,我們如何一起住下去?】成年子女與父母的共處練習
撰文|黃欣悅 實習心理師 審閱|宋 昱 諮商心理師 「有些人以為,住在家裡是一種輕鬆的選擇。 但其實,我每天都在努力維持平衡: 是一個大人,卻常被視為孩子; 想要照顧爸媽,也想好好照顧自己。」 隨著物價愈來愈高,長大後繼續住在家裡變成一種常態,對很多人來說也...
黃欣悅 實習生
7月3日


讓步伐慢下來,好好感受生活的溫度:六大法則找回踏實感(下)
撰文|黃欣悅 實習心理師 審閱|宋 昱 諮商心理師 在上集中,我們談到三個能幫助生活穩定的關鍵法則: 接納、臨在與耐心 。這些提醒能幫助我們在混亂中穩定腳步,重新找回與自己的連結。而這一集,我們將在前面的基礎上,瞭解更多讓我們能夠持續前行的力量── 脆弱、連結和運動...
黃欣悅 實習生
6月3日


滑不停的日子,讓心停一停:六大法則找回踏實感(上)
撰文|黃欣悅 實習心理師 審閱|宋 昱 諮商心理師 「上班費盡全力,下班只剩疲憊,想做點正事,手機卻滑著滑著就到半夜。」 「工作時只想休息,真正休息的時間腦袋卻停不下來。」 「蒐集了一堆『教我們變得更好』的勵志文章,愈看卻愈空虛,依然沒什麼改變。」...
黃欣悅 實習生
5月6日


身為性少數倖存者,生活真的好難
撰文|鄭茹帆 實習心理師 審閱|張育瑄 諮商心理師 如果你正在讀這篇文章,或許是因為你經歷了某些讓你心痛受傷的事,或許你在尋找理解,或許只是希望有人告訴你:「你並不孤單。」不管你來到這裡的原因是什麼,請先深呼吸,讓自己知道,你的感受是真實的,你的痛苦是值得被看見的,而最重要...
鄭茹帆 實習生
3月17日


籠罩我一生的潮濕—談論喪親的悲傷療癒之路(下)
撰文|林秀穎 實習生 審閱|宋昱 諮商心理師 圖源自網路 上一篇文章提到,當我們面對親人離世時,可能會經歷四個不同的哀傷任務。然而,若我們長時間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這種狀態可能會轉變為延長哀傷障礙。所以今天,我們將探討這種情況的警訊,以及在面對這樣的挑戰時,我...
林秀穎 實習生
2024年12月17日


《腦筋急轉彎》—所有情緒都有存在的意義
撰文|莊濰瑄 實習心理師 審閱|張慈容 諮商心理師 圖片來源:皮克斯《腦筋急轉彎2》 相信大家看過這部電影後,對於裡面的角色:樂樂(Joy)、憂憂(Sadness)、驚驚(Fear)、厭厭(Disgust)、怒怒(Anger)都非常有共鳴且熟悉。在你的生活裡,這...
莊濰瑄 實習生
2024年12月17日


拿下面具的我還會被喜歡嗎?--社恐的焦慮指南
撰文|廖思淇 實習心理師 審閱|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又要演出自己也不喜歡的樣子了…」 「好想逃離這個地方」 「其他人會怎麼看我啊…」 「他會不會覺得我很奇怪?」 「我有沒有做錯什麼…」 「我是不是造成其他人麻煩了」 ...
廖思淇 實習生
2024年11月13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