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心理健康資訊
We Care You
搜尋


有病的人才能找人諮商嗎?-那些決定諮商的時機點
撰 文|陳繹婷 實習心理師 審 閱|張育瑄 諮商心理師 「我最近壓力真的好大,但不知道該怎麼辦…」 「還是你要去諮商看看啊?」 「我沒生病啊!沒那麼嚴重啦!應該之後就好了…..」 或許在某些時刻,我們都曾詢問自己要不要試試諮商,也可能都有相同的猶豫。「跟陌生人講心事,真的有...
陳繹婷 實習生
2022年9月17日


用書寫療癒自己・一種書寫方式的簡介——心理位移書寫
平時你有書寫的習慣嗎?當我們遇到一些壓力事件或挫折時,除了找別人聊聊是種常見的抒發情緒方法之外,書寫也是很多人會使用的一種方式。透過書寫的進行,不僅可幫助我們紀錄當下最真實的感受,往往我們還能從事後回顧的過程,看見自己的成長、促進自我的覺察,進而達到療癒自己的功用。所以書寫...
陳姿伶 實習生
2022年5月28日


「拒絕別人怎麼這麼難!」—淺談個人邊界的設立
撰文| 黃芊菡 實習心理師 審閱| 陳盈吟 諮商心理師 你曾經這樣嗎? 「你剛好要出國,可以順便幫我買東西啦」 「欸你的工作做完囉,那幫我一下,反正還沒下班啊」 當同事、朋友、親戚對你提出要求時很難拒絕,即便心裡有萬般個不願意,都還是會答應下來。 或者是......
黃芊菡 實習生
2022年5月27日


用「說」自己來交朋友吧!——淺談自我揭露在關係中的應用
撰文| 陳姿伶 實習心理師 審閱| 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每次看到聚會中的話題人氣王,常常讓你感到好生羨慕嗎? 每次想要認識一些不同的新朋友,卻常常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讓我們練習從「說」自己出發,利用「自我揭露」來交到新朋友吧~ 自我揭露的意涵...
陳姿伶 實習生
2022年5月4日


短暫停止思考,休息吧!
撰文| 黃芊菡 實習心理師 審閱| 陳盈吟 諮商心理師 閉上你的眼睛,深呼吸,腦海裡浮現出的是什麼呢?是一整天的待辦事項?十點要與客戶開會、五點要接小孩放學、要帶寵物去看醫生......滿滿的未完成的工作;或許還會有一些煩惱?要不要換工作、跟家人的相處出問題、和伴侶正在磨合...
黃芊菡 實習生
2022年5月4日


換雙眼睛看自己——從正向心理學觀點看見自己的正向特質
撰文|陳姿伶 實習心理師 審閱|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如果邀請你用幾個形容詞來介紹你自己,你會說些什麼呢? 是謙虛、體貼、真誠,這類感覺「正向」的形容詞會多一些, 還是自私、猶豫、懶惰,這類彷彿較「負向」的描述會多一點? 常常我們會說特質是一體兩面的,且往往無所謂的好壞之分。...
陳姿伶 實習生
2022年5月4日


閱讀童話故事「不幸的公主」:人定勝天還是聽天由命?(上)
撰文| 吳念珈 實習心理師 審閱| 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看似簡單明瞭的童話故事常常代表著某些深刻且具意義性的內涵,童話故事裡的象徵意義可以協助人們連結自己及其潛意識。童話故事就像是醒著的夢,充滿怪誕、奇幻與想像等,我們可以藉此了解人們深層內在的世界,當我們有機會接觸潛意識時...
吳念珈 實習生
2022年3月11日


傾聽我們的身體:淺談身體界限與性騷擾(下)
撰文|薛 喬 實習心理師 校閱|蔡宜軒諮商心理師 練習感受身體、設立身體界限,可能對多數的我們來說並不是習以為常的事,但這件事又是如此重要,除了能更靠近自己外,也能夠幫助我們在關係中保護自己。今天,將延續上次對身體界限的討論,聊聊當身體界限被他人跨越,甚至構成性騷擾的身...
薛 喬 實習生
2022年3月11日


常常擔心在別人面前做自己——淺談在關係中展現真實的勇氣
撰文|陳姿伶 實習心理師 審閱|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很難避免的就是與他人相處。從一早醒來最先接觸到的家人、到學校公司裡的同學同事,甚至是每天取餐會叫你一聲帥哥美女的早餐店阿姨,都是我們平日裡會互動到的對象。也正因為每天...
陳姿伶 實習生
2022年3月11日


「書寫日記」—與自己對話的過程
撰文| 黃芊菡實習心理師 審閱| 陳盈吟諮商心理師 有時候早上急急忙忙地起床刷牙,趕著公車捷運,展開一整天忙碌的行程,下班後回到家吃個晚餐、洗個舒服的澡,一天就快要結束了,而準備在睡前滑個手機關心朋友們今天做了些什麼、擁有什麼樣的心情,自己也發發限時動態、貼文記錄自己的生活...
黃芊菡 實習生
2022年3月11日


你是個多夢的人嗎?那些夢境想告訴我們的事。
撰文| 吳念珈 實習心理師 審閱| 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每當你被噩夢嚇醒時,躺在床上揉揉眼睛,這才意識到原來是個夢、心裡慶幸著還好是夢,接著你可能不禁開始想為何自己會做這樣的夢?是不是壓力太大、和伴侶的感情觸礁亦或者心裡對那個人身懷恨意……,然後默默打開手機搜尋「夢到…什麼...
吳念珈 實習生
2022年2月25日


「其實我想說的是…」-社交謊言創造的好人緣
撰文 | 馬佳歆 實習諮商心理師 審閱 | 陳盈吟 諮商心理師 「最近過得好嗎?」 見面時,多數人習慣互相問候並寒暄個幾句。通常,你會如何回答呢?多數人應該都會選擇給出:「不錯啊!你呢?」等等的回覆。我們好像隱約的認為,對方並沒有真的想要知道我過得如何。同時,我們總是被教導...
馬佳歆 實習生
2022年2月25日


傾聽我們的身體:淺談身體界限與性騷擾(上)
撰文|薛 喬 實習心理師 校閱|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C是一名20多歲的女性,從事服務業。一日,她上班時接到一通男性民眾的電話,認真工作的C在電話中初步了解該民眾的需求時,卻在電話那頭聽到粗重的喘氣聲,經確認後,該民眾正在電話當中,透過C的聲音進行自慰。...
薛 喬 實習生
2022年2月25日


給成年的你:從前在親子關係中受的傷,該何去何從?【新春特別篇】
撰文| 謝昀書 實習心理師 審閱| 繆妮晏 諮商心理師 學期與工作逐漸告一段落,即將迎來的農曆春節中,除了許多讓生活稍稍脫離原有節奏得以喘口氣休息的縫隙外,也會有許多與家人親戚團聚相互關心的時刻。在這樣的場合,也許你我從小到大都對以下問句很耳熟(可能熟到幾乎可在腦中聽到家人...
謝昀書 實習生
2022年2月25日


童年時期的依附傷痛,長大後有機會翻轉嗎?
撰文|陳姿伶 實習心理師 審閱|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依附」與自我概念 在心理學領域當中,可能很多人都曾聽過「依附(attachment)」兩個字。依附簡單來講,就是我們會對另外一個特定的對象形成情感上的聯繫,而這個對象從早年時期的父母到長大成年後的伴侶都包括在內。...
陳姿伶 實習生
2022年2月25日


「與植物相遇吧」-療癒自己的心
撰文| 黃芊菡 實習心理師 審閱| 陳盈吟 諮商心理師 漫步在街道,遇見那些街角人家的小盆栽、攀在牆壁上枝根、角落的小黃花,定睛一看隨處能看見這些郁郁蔥蔥、充滿生命氣息的植物們。與他們相遇,是如何療癒著我們呢? (圖片來源:Pexels) 植物圍繞著我時,我是被療癒的...
黃芊菡 實習生
2022年2月25日


為什麼我們會一直不斷滑手機?被手機制約的現代人
撰文| 吳念珈 實習心理師 審閱| 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睡前滑手機、上廁所滑手機、下班回家倒在沙發上滑手機、忘了帶手機會很焦慮……,這些狀況聽起來很熟悉嗎?隨身的智慧型手機已掌握了我們生活的大小事、觸控幾個鍵輕易滿足身心需求,包含社交需求、叫外送、買東西、排解無聊等。現在的...
吳念珈 實習生
2022年2月25日


生活中的重要小事-淺談儀式感
撰文|薛喬實習心理師 審閱|繆妮晏 諮商心理師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創用CC授權-Flicker授權圖片) 許多人在生活中的小細節裡,會為自己設定一些「儀式」作為好運的象徵,就像有些考生會有專屬的「戰筆」、有些人通勤時會隨時攜帶交通安全御守、早晨一定要來杯熱咖啡……...
薛 喬 實習生
2022年2月25日


接納如實的自己・一個練習接納的好方法
撰文|陳姿伶 實習心理師 審閱|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總能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能引發我們的欣賞,藉以去思考理想中自己的樣貌;而有些人則會帶來警惕,提醒自己避免成為討厭的樣子。彷彿,我們對於理想的自己都有個概括的想像,但在成為心目中的自己之前,我們認識原先...
陳姿伶 實習生
2022年2月25日


人際關係中的「忍」(二)
撰文| 黃芊菡 實習心理師 審閱| 陳盈吟 諮商心理師 我們在上一篇提到了關於「忍」有許多種情境,也都有一些差異,也不同程度的影響了自己情緒及身體;同時,也邀請大家能夠想想自己人際關係中,「忍」的經驗,背後的原因及想法,不知道大家想到了什麼經驗呢?我們在遇到一些人際衝突的情...
黃芊菡 實習生
2022年2月25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