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情緒共生:那些屬於我的情緒

撰文|洪聖緯 實習心理師

審閱|陳盈吟 諮商心理師


「情緒」屬於我們內心的一部分,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總影響我們一天的心情起伏。對於情緒的概念,20世紀的學者們亦有不同的定義。像是心理學家Paul Ekman在1972年提出的基本情緒,包含憤怒、厭惡、恐懼、快樂、悲傷、驚訝等。另一位心理學家Robert Plutchik則在1980年提出情緒輪的概念,他認為情緒是綜合了快樂、悲傷、信任、厭惡、恐懼、憤怒、期待、驚訝等八種情緒而來。對於情緒的定義雖各有不同,不過其確實在我們生命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現在的社會中,與每天的情緒共存已然成為了重要的課題之一。


辨識情緒

情緒又可分為外顯情緒與內隱情緒,外顯情緒是我們常見的、表達出來的情緒,如開心、生氣等能明顯分辨的情緒;內隱情緒則是較深層、不易辨識的情緒,如罪惡、羞愧等。許多時候我們會知道自己是開心的、難過的、生氣的,卻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察覺到原來自己偶爾也感受到罪惡、不信任等情緒。雖然當下不易發覺這些情緒,不過其對我們的影響是重要的,或者可以說這些內隱情緒會轉而用外顯情緒的方式表達出來。

舉例來說,J先生在一間大公司上班,他的同事在工作上經常出包,讓J先生也跟著受到影響。J先生知道自己對同事非常不滿,也對同事感到很生氣。但是若進一步去了解J先生的生氣,或許會發現在生氣背後表達的是他對同事能力的不信任,導致J先生需要花很多時間照顧這位同事,卻又無能為力的感受。回頭看發生在J先生身上的事情時,我們很容易忽略了內隱情緒,只關注這些生氣的感覺如何消化與處理,雖然能找到讓生氣暫時抒緩的方法,不過在這些深層情緒持續被壓抑的情況下,會在未來再次以其他的外顯情緒浮現。

所謂情緒星座(affective constellations)是一組由淺層至深層的情緒排列,常見的情緒星座如憤怒-悲傷-羞恥,以及悲傷-憤怒-罪惡等。在這樣的情緒星座中,如羞恥、罪惡等可以說是主要的情緒。而悲傷、憤怒等情緒則能幫助我們對於靠近主要情緒有初步的認識。這些原始的、主要的深層情緒是較具威脅、不易被大家接受的,所以以一種大家較能理解的方式出現,但不論是何種情緒,都是我們真實感受到的,也是屬於我們的一部分,試著去探索自己的內心,與內在的自己對話,才有機會觸碰到這些主要情緒。


與情緒共存

或許看到這邊時,會覺得情緒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負面的、很難以接觸,但也是這樣的過程,讓我們可以花些時間停下來,傾聽內在的聲音。當察覺到自己的內隱情緒時,先不要急著否定、忽略它,嘗試讓它慢慢浮現,試著感受它帶給自己的影響。而當我們熟練這樣的過程,下次情緒再度來臨時,我們也能以開放、有彈性的態度去接納它。


(圖片來源:Pexels)


參考資料

吳麗娟審閱(2012):人際歷程取向治療-整合模式。台北:雙葉書廊。

Ekman, P. (1972). Universal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s. In Cole, J. (Ed.),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pp. 207-282). Lincoln, NB: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Plutchik, R. (1980). A general psychoevolutionary theory of emotion. In R. Plutchik & H. Kellerman (Eds.), Theories of emotion (pp. 3-33). Academic Press.

86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