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心理健康資訊
We Care You
搜尋


留一份溫柔給不完美的自己
撰文/馬佳歆 實習心理師 「最近好嗎?」 上一次這麼問問自己是多久以前的事呢? 我們的文化常習慣將負向的事情(挫折與失敗)放大檢討,而正向的事情(成就)卻輕描淡寫地帶過。久而久之,批判的聲音深刻留在腦海中,在我們脆弱的時刻,更加賣力地出聲: 「我應該要做得更完美才對!」...
馬佳歆 實習生
2021年9月7日


解決生活所有的問題就能幸福嗎?從品味(Savoring)重構幸褔感。
撰文/吳念珈 實習心理師 審閱/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在台灣,孩子們從小到大總會被教導如何提升自己的解決問題能力,在領導力培訓中這也是必修的主題,無庸置疑地,當一個人的問題解決能力極佳時,能克服挑戰而過得順利、為團隊和組織帶來高價值等,或許打從人們出生的那刻開始,人要活著就會...
吳念珈 實習生
2021年9月7日


疫情時代下的心思考—「人與人連結」的重要
撰文/陳姿伶 實習心理師 審閱/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從去年疫情在全球延燒開始, 不僅身處台灣的我們, 遠在世界各地的居民, 都飽受此場災情帶來的變動之苦。 從基本的餐飲內用需求, 到自由地在戶外行走, 原有看似日常不過的生活節奏, 全都因疫情被迫畫上了休止符。...
陳姿伶 實習生
2021年9月7日


疫情期間,親子關係面臨危機怎麼辦?
宅在家期間,家人相處時間多摩擦也跟著多 疫情緊急升溫,許多家庭生活步調都被打亂。共同相處時間越久,無論是家長和孩子、或孩子之間,爭吵頻率也容易因此升高。不能隨意外出的限制,讓孩子無法盡情放電、家長心中悶氣越積越多,每個人心中情緒越來越滿,也越來越忍不住脾氣。...
蔡宜軒 心理師
2021年8月19日


遇到喜歡的人就想逃,有人示好只覺得有壓力,我到底怎麼了?
明明想談戀愛,有機會時卻覺得想逃 哈佛大學教授Robert Waldinger於2016年在TED Talk上發表一份由哈佛大學主持,追蹤長達75年的研究結果(Waldinger, 2015),發現影響人們快樂程度及健康的關鍵,不是金錢也不是社會地位,而是有品質的關係。由此...
吳姿瑩 實習生
2021年8月19日


親密伴侶,我該怎麼說你才懂?
明明相愛的兩人,為何摩擦那麼多? 談戀愛時的心動令人著迷,有人呵護著自己、陪伴著自己,與自己心愛的人有所連結,好像生命就此有了意義。過了熱戀甜蜜期之後,每天和對方膩在一起就開心的日子,彷彿過去的一場夢。取而代之的,是爭吵及經常妥協。...
吳姿瑩 實習生
2021年8月19日


《未聞花名》-勇敢和過去告別,於是我們能好好長大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十年前大受好評的日本動畫劇《未聞花名》?今年適逢《未聞花名》動畫上映十周年,就來跟大家聊聊當年這部賺人熱淚的動畫片吧! 仁太、面麻、安鳴、雪集、鶴子、波波,六位小時候認識的好友,在那年八月的夏天,他們在森林裡發現了一個秘密基地,並組成了「超和平bus...
薛 喬 實習生
2021年8月19日


心魔在身邊─我/他的行為是愛慕還是騷擾?
回顧今年四月份,發生一則震驚社會的案件,一名通訊行女性員工遭到愛慕男子多次的跟蹤騷擾,最終鑄下遺憾的結果,引發社會大眾的譁然,相關的輿論也加速了日前行政院會通過的「跟蹤騷擾防治法」草案。關於草案內容也引起大眾多日的關注與討論,雖然悲劇已然發生,但事件引發的餘波,也催生了人們...
劉乙欣 實習生
2021年8月19日


關係進化論-從兒時的教養類型探索親密關係(下篇)
在〈上篇〉中,介紹了三種常見的兒時教養類型,這些教養方式與我們成長過程中學習到的情緒表達方式息息相關,很可能也正影響著我們在與親密伴侶相處時的模式,包含我們表達自己需求的方式、對另一伴付出情感和愛的習慣方式等。本篇將進一步為各位舉例,看看這些成長經驗可能帶來哪些常見的影響?...
劉乙欣 實習生
2021年8月19日


為何我們越愛越累?-探索親密關係中的自我矮化(下篇)
在「上篇」我們簡單介紹了四種常見的自我矮化關係模式,這篇我們將接著與各位一起看看,這些關係模式在關係中出現時,有哪些重要的小提醒值得我們注意? 首先,需要認知到自己是「完整的個體」,在我們成長的過程裡,若在原生家庭或過去的情感經驗中感到受傷,難免會期盼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能...
蔡宜軒 心理師
2021年8月19日


為何我們越愛越累?-探索親密關係中的自我矮化(上篇)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可能會在無意間把自己縮得很渺小,包含生活重心都在另一伴的身上,或者是凡事以伴侶為優先等,也許這麼做是為了盡力滿足對方的需要,但在關係中難免有委屈、受傷的時候,此時我們若下意識地把自己的情緒藏起來,以避免對方感到負擔或麻煩,久而久之,自我矮化的心境與做法,很...
蔡宜軒 心理師
2021年8月19日


孩子,你怎麼那麼愛唱反調?(2~4歲孩子)
身為家長的困難及付出 從孩子誕生在世界上後,家長犧牲睡眠時間、犧牲玩樂時間及金錢,讓孩子體驗到被照顧的溫暖。許多家長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給孩子優良的生活環境,孕育著對未來的希望。有時下班回到家裡,真想攤在沙發上放空滑手機,但孩子的呼喊聲、哭聲很快地把家長拉回現實,再累也得...
吳姿瑩 實習生
2021年8月19日


當伴侶關係面臨分手、分居,如何減輕12~18歲孩子的衝擊?(下)
親子關係是影響孩子心理發展的關鍵 如上篇文章中所說,家長分開這件事本身,並不足以構成孩子身心發展受創。而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否經歷環境中無法解決的敵意、爭吵,孩子是否能從主要照顧者身上獲得穩定的安全感及適當的回應,這些才是關係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吳姿瑩 實習生
2021年8月19日


當伴侶關係面臨分手、分居,如何減輕0~6歲孩子的衝擊?(上)
親子關係是影響孩子心理發展的關鍵 如上篇文章中所說,家長分開這件事本身,並不足以構成孩子身心發展受創。而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否經歷環境中無法解決的敵意、爭吵,孩子是否能從主要照顧者身上獲得穩定的安全感及適當的回應,這些才是關係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吳姿瑩 實習生
2021年8月19日


《靈魂急轉彎》-靈魂的火花在於感受生命當下的美好
人生總是庸庸碌碌、汲汲營營,我們食之無味的過著每一天,吃飯、睡覺、上學、工作,完成生活中的例行公事,有時也不禁疑惑:「我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尤其當生活失意之時,更能聽到這些靈魂深處的聲音。皮克斯在2020年底上映了一部動畫電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薛 喬 實習生
2021年8月19日


學會用敢說「不」!-為自己設立界線
「明明自己好多事情沒有做完,但是主管又交付了新的任務,真的好討厭!」 「已經下班了,回家後工作群組還一直有新訊息跳出來,到底該不該回?」 「朋友問我能不能抽空幫他一個忙,雖然我最近實在沒什麼時間,但又不好意思說不,該怎麼辦?」 ...
薛 喬 實習生
2021年8月19日


心情變好了,我還要諮商嗎?
在什麼情境下你會預約諮商呢? 生活遇上麻煩時,可以尋求朋友、前輩建議,可以運動、購物、看電影,方法很多,那是什麼情境我們會選擇諮商? 記得以前在練習寫諮商腳本時,老師提醒我:來談者的故事編得很完整,可是缺少「來談動機」。要不是生活中遇上了一個促發事件,讓來談者心裡很...
蔡宜軒 心理師
2021年8月19日


關係進化論-從兒時的教養類型探索親密關係(上篇)
許多人在親密關係中會意識到自己對關係充滿著不安感,或時常處在患得患失的焦慮之中;還有另一部份的人,總是覺得難以從關係中獲得情感需求的滿足,卻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上述幾種狀態,都常常是我們在伴侶關係中感到苦惱的原因。 其實,這些常見的擔憂或關係當中的困境,往往與自己在兒時...
劉乙欣 實習生
2021年8月19日


你也是完美主義人嗎?生活小練習提供給你
對自己要求很高、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即便被誇獎了仍覺得自己做不好… 你也會這樣想、或這樣覺得嗎?也許在你的心中,也有部分「渴求完美」的動力,驅使你不斷的努力、想讓自己更好,但某部分,也讓自己更為疲憊。 完美主義特質又能夠區分為「適應性完美主義」與「適應不良完美主義」。 ...
蔡宜軒 心理師
2021年8月19日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