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塞不進Free Size怎麼辦?【上篇:看見體制,替自己鬆綁】

已更新:2022年1月28日


撰文/謝昀書 實習心理師

審閱/繆妮晏 諮商心理師


  你會在洗澡的時候仔細端詳自己褪去衣物後的身體嗎?會不會總想著:啊,這裡的肉再緊實些就好了、那邊的線條怎麼看怎麼怪...最後趕緊把視線從鏡中自己越看越不順眼的身體移開?你不孤單哦,Y也是如此。


  Y是熱愛打扮的,但她從小就害怕去買衣服。

  家人其實不吝於在校外教學、畢業典禮等活動前帶她去逛逛服飾店,好讓Y在重要的日子裡穿著漂亮的新衣開心度過...但是,要為從小一路肉到大的Y要找到好看又適合的新衣,真的好難。

  大約是國高中時期,Y發現各間少女服飾店都是清一色的F號(freesize,意指單一尺碼,不另分size),她越試穿越感到絕望:在假人模特兒身上飄逸的雪紡洋裝與氣質的素面針織衫,在自己身上卻顯得既不飄逸也不氣質,反而凸顯身上那些多次被朋友與親戚調侃的飽滿曲線。

  到了買女裝的年齡,店裡的衣服常會有同款不同尺寸可供選擇,但展示模特兒身上那套,無論如何都不會是Y手上的XL或XXL號,彷彿唯有S號才夠格作為展示用...於是Y在結帳時總是速速遞出信用卡,哪怕少一毫秒也好,她就是不想讓店員或一旁的任何人有機會看到她衣領口的尺寸標示。


當自己也自認了次人一等,便常會委屈自己而不自覺

  Y永遠都記得她國小家教學生天真無邪地看著她說「胖胖的人都很有趣、很溫柔~」。Y不禁心想,這個孩子生命中遇到的胖子,是不是也都和她一樣,在受到各種針對外型、身材而來的指教時,早已慢慢學會用討喜、圓滑不尖銳的方式因應?畢竟有時候就是得自嘲一把,以免顯得自己「已經是個胖子,還心虛得開不起一點玩笑」。但每次這樣的幽默一如預期成功引起一陣笑聲後,同樣跟著笑得燦爛的她,心裡總會有種說不出來的悶。

  長期用這樣的樣貌活著,不知不覺會演變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在感覺不太舒服、心裡老哪裡怪怪的每個當下,依然習慣性地選擇嘻嘻哈哈地帶過;久而久之,人人都覺得Y幽默又善解人意,Y得以躋身「有趣又溫柔的好胖子」的行列;但「好胖子認證」並沒有換來尊重與善待,家人、朋友甚至路人的名為關心的調侃與評論倒是來得更理直氣壯了些。偶爾心中那種沉重的悶實在壓得Y揚不起嘴角來開玩笑,她倒會反省起自己的不夠有趣溫柔、情緒管理有待加強。


  「你...要不要少吃一點?」生活中最常直接對Y的體態表達憂心的,正是Y媽。「你這樣會把男生都嚇跑,而且這種身材在職場啊人際上都很吃虧啦...」儘管之後Y還算順利地步入親密關係,彷彿能有所交代了,卻也只是讓Y媽可以把那一長串憂心清單上「會把男生都嚇跑」這項劃掉而已,隨之而來的還有「會因為太胖而被男友嫌棄」、「結不了婚」、「拍婚紗照不好看」(順帶一提,「在職場上吃虧」、「在人際上吃虧」依然屹立不搖的待在清單上)。

  這些憂心好像被深深地種在媽媽心裡,儘管早已成年的Y用不錯的成績畢業、找到還算理想的工作,也有了穩定的親密關係,Y媽還是百般不放心,深怕Y再怎麼有能力,都會因為「依然是胖子」而遭到各種不測。因為綜藝節目裡的胖子總是擔綱被吐槽的角色、電影裡胖女人瘦身有成並從邊緣人搖身一變成為萬人迷是博得滿堂彩的經典橋段,YouTuber們熱烈討論著五花八們的瘦身方法;就算關掉電視放下手機走上街,也還是會看到醫美診所用抽脂前後的對照圖表揚著讓人不惜動刀也要追求的特定體態、高纖低脂低糖低熱量的食品推陳出新…然後偶然巧遇親戚,談笑寒暄之間,一句「你真的很會煮齁,女兒一定吃得很好,才會長得這麼…健康。」語畢,還神秘兮兮地塞了一紙筆記,說是某個朋友幫孩子到中藥房抓的一帖補湯,每天喝,喝了消水腫。

  Y媽再清楚不過了,這個社會對胖子是如此麼不友善。就好像有一把無形的量尺,人人都以此去度量自己和他人的身體,並評比出優劣(Viola,2013),一旦對這套評比深信不疑,便會被這套評比支配、被禁錮在某個對特定體態的理想中,戰戰兢兢地監視著自己(還有所愛之人)是否「正常」,因而陷入永無止盡的焦慮中。


深受其害的我們,卻也彼此監控,互相規訓

  而這正是這把無形的尺最可怕的地方-它讓每個人都彼此監控著:為了避免讓自己、讓所愛之人在這項評比中被排除在「正常」之外,每個人紛紛互相提醒著,告訴自己和他人「減肥是一輩子的事!」,達成特定體態的人得到讚許,達不到或偏離特定體態的人則會在各式各樣的場合獲得不請自來的提醒或指教,彷彿每個人都將這把尺種在心裡,並同心協力的互相規勸,讓這把尺帶來的影響力日漸鞏固,成為無堅不摧的真諦(李碩,2011)。

  就像Y媽,她不要女兒受委屈、不忍女兒承受胖子會遭遇的那些嚴苛的批評指教,於是好言相勸、要Y減肥,出於關愛與心疼的建言同樣源自於這把無形的尺帶來的影響,也因而在無意間再度推了Y一把,讓她更加深陷「身為胖子」會遭遇的壓力。

  奇怪的是,當人們像信仰了某個宗教般服膺於這把莫名其妙的尺,大多數人卻都因為太努力追求完美的外貌而活在焦慮不安中,或是因為始終沒能在這把尺的評比獲的佳績而飽受壓力,每個人或許都是這套審美標準下的受害者。

  既然大家都因為這把莫名其妙的尺而活得不自在、因為他人或者自己內心對自己說的鬼話而越來越無法喜歡自己,怎樣才能夠脫離這把鬼尺的操控,過得更加自在、甚至更愛自己一些呢?下一篇文章,我們會來談談如何脫離苦海,另闢蹊徑走向一段不再受制於鬼尺的旅程。


參考文獻:

李碩。(2011)。加州飲食風潮與身體政治。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3,87-89。

Viola。(2013)。女學生的身體經驗—以一所高職女生為例。性別平等教育季刊,62,68-70。

86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