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心理健康資訊
We Care You
搜尋


【胖又如何?】探索肥胖焦慮的謊言與真相
撰文|黃欣悅 實習心理師 審閱|宋 昱 諮商心理師 「你已經那麼胖了,怎麼還在吃!」 「你太胖了,你應該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你一定是很懶惰,才會讓身體變這樣。」 「真可惜,如果你再瘦一點就好了…」 我們的生活周遭常環繞著調侃或關心的話語,提醒我們要對身材有所注...
黃欣悅 實習生
2024年11月12日


籠罩我一生的潮濕—談論喪親的悲傷療癒之路(上)
撰文|林秀穎 實習生 審閱|宋昱 諮商心理師 圖源自網路 「親人的離去不是一場暴雨,而是此生漫長的潮濕,我永遠困在這潮濕中,在每一個波瀾不驚的日子裡,掀起狂風暴雨。」——余華《第七天》 這是中國作家余華在他的書中描述親人去世的心情,與想像中不同,...
林秀穎 實習生
2024年11月12日


凡事都想自己來、害怕展現脆弱?有時你需要卸下武裝
撰文|邱筱涵 實習心理師 審閱|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你聽過 反依賴 嗎?恐懼去依靠別人,極力避免向外尋求協助。 你可能害怕展現脆弱的一面,對於依賴他人感到猶豫,有時想要求助卻又難以開口,因此感到矛盾。 圖片來源: https://www.pexels.com/zh-tw/...
邱筱涵 實習生
2024年10月14日


你真的有「好好休息」嗎?(下)
撰文|黃昱喆 實習心理師 審閱|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上一篇《你真的有「好好休息」嗎?》中提到了關於休息的原則。我們需要先覺察自己疲勞的來源究竟為何,所消耗掉的究竟是我們的「腦力」、「心力」還是「體力」?休息方式千百種,重要的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有沒有辦法讓我們回...
黃昱喆 實習生
2024年10月14日


數位性別暴力:私密照被外流,我該怎麼辦?
撰文|廖思淇 實習心理師 審閱|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你自己要給對方拍的,幹嘛要給對方拍照啊」 「開不起玩笑喔,我們都是男生,有什麼好在意的」 「我愛你才想知道你在哪啊,你是不是心虛才不敢裝定位軟體」 「求上車連結!!」 ...
廖思淇 實習生
2024年10月14日


【找回愛的自癒力】童年情感忽視的修復之道(下)
撰文|黃欣悅 實習心理師 審閱|宋 昱 諮商心理師 上集我們提到了童年情感忽視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我們能夠如何從感受自己的情緒作為自我修復的開端。現在,我們會更詳細地討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練習與自己重新靠近,一起開始往下看吧! 第一步:解鎖情緒密碼,信任內心的聲音 ...
黃欣悅 實習生
2024年10月14日


停不下來的焦慮風暴——呼吸壹之型:箱式呼吸
撰文|廖思淇 實習心理師 審閱|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圖/IMDb https://www.imdb.com/title/tt10433100/mediaviewer/rm2355487745/?ref_=ext_shr_lnk...
廖思淇 實習生
2024年9月13日


過度思考,那些我無法停止思考的夜晚該如何是好?
撰文 | 莊濰瑄 實習心理師 審閱 | 張慈容 個案管理師 到了睡覺時間,做好睡覺的準備,甚至燈都已經關上,只剩腦袋不知為何一直持續運轉……白天還沒有完成的工作、沒有處理好的關係、今天晚餐吃多了會不會胖……種種煩惱總在腦海裡轉個不停,好想好好休息啊! ...
莊濰瑄 實習生
2024年9月13日


《寫作幫你找到自己:用書寫療法探索內心世界》(下篇)
撰文|林秀穎 實習生 審閱|宋昱 諮商心理師 日常生活中的挑戰和困境,無論大小,都會讓我們的情感和心靈受到考驗,在這些低谷時刻,我們常常需要找到有效的方式來釋放和處理這些複雜的感受。上篇介紹了此療法的基本概念,而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我個人的寫作經驗,並介紹一些...
林秀穎 實習生
2024年9月13日


性創傷系列:怎麼預防孩子受害,孩子受害後我能做什麼(下)
撰文|鄭茹帆 實習心理師 審閱|張育瑄 諮商心理師 上一篇我們認識了一些有助於我們辨識孩子受害的方法,這裡接續分享,萬一不幸孩子被傷害了,身為照顧者/陪伴者的我們能怎麼做?以及危險發生以前,怎麼預防孩子受害? 受害後我能做甚麼? 保持平靜傾聽:...
鄭茹帆 實習生
2024年9月13日


你真的有「好好休息」嗎?(上)
撰文|黃昱喆 實習心理師 審閱|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不論在諮商中或是跟朋友閒聊時,當我們知道對方最近很忙、旺季事情爆炸多時,不免俗都會關心一下對方的狀況、詢問對方有沒有找時間休息。個別比較詳細的,可能還會再多嘴問一下對方都做什麼來讓自己放鬆。...
黃昱喆 實習生
2024年9月13日


【愛我的父母傷我最深】童年情感忽視的起源(上)
撰文|黃欣悅 實習心理師 審閱|宋 昱 諮商心理師 「你這樣做讓我很丟臉,你知道嗎?」 「你這麼胖,以後誰會想跟你結婚?」 「你想做什麼都可以,我沒意見。」 「我是你爸,你敢再頂嘴就滾出去。」 「你真不懂事,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 以上這些話,你在長大的過程中聽過幾句呢?...
黃欣悅 實習生
2024年9月13日


《寫作幫你找到自己:用書寫療法探索內心世界》(上篇)
撰 文|林秀穎 實習生 審 閱|宋昱 諮商心理師 圖源自網路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曾經透過書寫而把壓力釋放掉的經驗? 或者是否曾經在某個瞬間,感到情緒無法自控,卻又找不到合適的途徑來表達自己? 隨著對心理健康的關注日益增加,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變得尤...
林秀穎 實習生
2024年8月27日


性創傷系列:我是家長,我的孩子疑似被性侵害(上)
撰文|鄭茹帆 實習心理師 審閱|張育瑄 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爆發疑似幼兒遭性侵害事件,無疑是令人心碎和震驚的消息,作為閱聽者的我們,即便只是隔著螢幕閱讀報導文字,內心已波瀾萬分,也可能開始為自己的孩子、甚至認識的孩子們擔心受怕,而我想作為與事件直接相關的家長,內心肯定承受著難...
鄭茹帆 實習生
2024年8月13日


【好想分手但又做不到嗎?致好難離開關係的你】
撰文|邱筱涵 實習心理師 審閱|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你是否產生過一次想分手的念頭後,那個念頭就在腦海裡不曾消失?只要一個人時,就開始思考關係的存續。 人在面臨到分手時,很常經歷一段掙扎,想著過去一起經歷的那些美好時光,又想著現在的痛苦是否其實有可能克服,因而猶豫遲滯。...
邱筱涵 實習生
2024年8月13日


《拖延心理學系列(四)時間動機理論(下)
撰文|黃子銘 審閱|張慈容 Photo by Veri Ivanova on Unsplash 前言 前一篇文章介紹了時間動機理論的四個元素,來解釋人為什麼拖延: 預期(expectancy):任務的困難程度、自我效能感(相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
黃子銘 實習生
2024年5月28日


《拖延心理學系列(三)時間動機理論(上)
撰文|黃子銘 審閱|張慈容 Photo by Luis Villasmil on Unsplash 前言 前兩篇文章,我們談了自我調節以及情緒調節的失效如何導致拖延。今天我們要談另一個解釋拖延的理論:時間動機理論。 時間動機理論 時間動機理論包含了下面四個元素:...
黃子銘 實習生
2024年5月27日


《拖延心理學系列(二)情緒調節理論》
撰文 | 黃子銘 審閱 | 張慈容 Photo by Tony Tran on Unsplash 上一篇文章,我們談了拖延的定義、哪些人群容易拖延,以及自我調節理論如何解釋拖延。今天我們要來看看情緒如何影響拖延。 情緒調節怎麼影響拖延...
黃子銘 實習生
2024年4月12日


《拖延心理學系列(一)自我調節理論》
撰文 | 黃子銘 審閱 | 張慈容 Photo by Jason Strull on Unsplash 人們都在拖什麼? 拖延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人們被這個問題困擾著。拖延帶來的影響可大可小,小至停車費放在餐桌上不想繳,直到過期了必須繳一筆滯納金,大至有些人...
黃子銘 實習生
2023年10月4日


生涯召喚.喚我心之所向的意義感
撰文|連雅芝 實習心理師 審閱|陳盈吟 諮商心理師 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我們或多或少都曾為「我該往何處去呢?」感到困惑和迷茫,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擅長什麼、適合什麼、重視什麼…等,似乎在心中有好多問不完的提問。可是越是著急地想找到答案,這些待答問題就越是努力地在腦海裡繞呀繞,...
連雅芝 實習生
2023年8月30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