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鄭茹帆 實習心理師
審閱|張育瑄 諮商心理師

當內耗來襲,彷彿捲入一場又一場無止盡的壕溝戰,暗無天日,即便撐起全副心力試圖應付,卻對眼前的困境毫無幫助,只是不斷消耗精力。如果這也是你常有的感覺,想邀請你先幫自己準備一份喜歡的點心或聽聽喜歡的音樂,照顧一下即將開始忙碌,或者已經奔波一整天的自己,接著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內耗,了解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自己脫離內耗的影響吧。
內耗的內涵
「內耗」目前並沒有明確對應的英文單字,但依據這個詞的意涵,大致與過度思考(overthinking)、自我破壞(self-sabotage)、內在衝突(inner conflict)、自我責備(self-blame)、自我懷疑(self-doubt)、情緒消耗(emotional drain)有關,可以發現共同點都源於「個人內在」,確實受到內耗所苦的人,通常都是「自己」難以從痛苦掙脫,反觀周遭他人似乎在相同情況下無動於衷。
內耗的成因
說到內耗,會讓你聯想到甚麼呢?是否特別容易在怎麼樣的情境出現?和誰有關?又會讓你有怎麼樣的心情及身體反應?不論是面對家人、朋友、上司甚至是自己,腦中總時不時縈繞著「我不夠好、我很糟、我做不到、我沒有用、別人會不喜歡我、別人會嘲笑我」等念頭。然而,是什麼讓我們處於內耗的壕溝裡困難起身呢?
追求完美:你心裡住著「嚴苛的內在法官」嗎?當發現自己只達到95分時,針對那不足的5分立刻升起「我好爛、我不夠好」的聲音,又或者在找到任何「我不好」的蛛絲馬跡後,毫不留情鞭打自己。然而,這麼用力鞭策自己以達到完美,目的是為了什麼呢?
自我懷疑:你是否無法打從心裡的肯定自己、欣賞自己,常常檢討過去哪一步做錯或說錯,總是擔心別人的眼光和評價,但又不敢和對方核對心裡的擔憂,深怕開口了反而不被理解或不被肯定,為此深陷焦慮與壓力中。
缺乏明確目標與方向: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你是否總是為了別人口中好的、被賞識的價值而努力,但從未真心想過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或是即便知道自己有一個想達成的理想,卻因太害怕失敗、擔心被嘲笑,而遲遲無法做出行動,因此加深了我好失敗、我好糟糕的念頭。
內耗的影響
如果一直帶著這些自我批評、自我責備的聲音,如同長期處於備戰狀態,形成慢性壓力,對生活各個層面都會產生影響。可以檢視一下自己是否也因內耗思維而受苦著,如果真的影響生活太多,或者焦慮、憂鬱、失眠之況持續時間過長(超過兩周),建議適時尋求醫療及諮商協助喔。
精神疲勞:容易感覺疲憊,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甚至抗拒工作及眼前的任務。
情緒低落:陷入較為負向的思維之中,容易產生焦慮和憂鬱。
人際關係受損:面對與他人互動的場合容易感覺壓力,擔心自己做不好,或者怕別人批評自己,而難以建立深厚連結。
身體健康受影響,比如:失眠、頭痛、反胃、腸絞痛、肩頸緊繃等。
因應內耗的對策
在對內耗有些認識以後,接著分享一些可以幫助自己稍微從泥濘之中有些喘息的方法。
正念練習:學習專注當下,接納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可以先從簡單的正念呼吸、正念飲食著手,好好的在睡前深呼息,或者在早晨專注的品嚐咖啡,都是很好的練習。
建立健康作息:保持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和均衡飲食,從日常的小細節開始學習自我照顧。
設定明確目標:將大目標分解為小步驟,逐步實現,減少對於大目標的過度焦慮與擔憂。就像組裝一個拼圖,逐步拼湊出完整的畫面。
尋求支持:可以找信任的親友傾訴,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與內耗和解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畢竟有時這些批評的聲音,可能從很小就跟著你了。建議可以給自己時間和耐心,慢慢允許自己可以有些不完美,也允許他人可以對自己抱持著不同意見。如果發現自己又陷入內耗壕溝,不妨先暫停一下,深呼吸,然後問問自己:「這個想法對我有幫助嗎?」慢慢的也許你就能發展出一套打斷內耗思維的方法喔,重拾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參考資料:
Ilse Sand(2020)。內疚清理練習:寫給經常苛責自己的你(黃怡雪譯)。究竟出版。
Gitta Jacob(2024)。活了100萬次的人生腳本:看清內心小劇場,重整內在四種人格模式,終結自我情緒內耗(温澤元譯)。大牌出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