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童年時期的依附傷痛,長大後有機會翻轉嗎?


撰文|陳姿伶 實習心理師

審閱|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依附」與自我概念

在心理學領域當中,可能很多人都曾聽過「依附(attachment)」兩個字。依附簡單來講,就是我們會對另外一個特定的對象形成情感上的聯繫,而這個對象從早年時期的父母到長大成年後的伴侶都包括在內。


人們早期的依附發展,主要是從嬰幼兒期與主要照顧者(通常是母親)的互動中逐漸形成。小時候當我們嘗試以哭泣的方式向父母表達想要被呵護的需求時,這時他們對我們行為的回應,便會形塑出往後我們與他人互動時的想法。例如,每當我哭泣時,媽媽總是會蹲下身來好好地拍拍我,並且給予我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時小時候的自己便能夠學會:「每當我需要他人的呵護與安慰時,他人是會願意給予的」。因此當往後遇到類似的情境,而感覺到自己需要被照顧時,此時的我們便能夠很自然地表現出自己的哭泣(需要)給他人知道,而比較不會擔心會有什麼不好的結果。然而,倘若我們的哭泣換回的卻是他人「有什麼好哭,一直哭有什麼用」等等的責備時,這時的自己可能學到的便是:(1)哭是一件不好的事,因為它會引來別人的謾罵;又或者(2)我好像就像他們所說的一樣,只會哭非常的沒有用。


隨著我們逐漸地成長,這些與重要他人互動的累積,都一點一滴地形塑出自己對內、外在世界的看法。而這些我們從小積累的「相信」,便很自然地體現在長大後與他人的相處上,像是很多人都曾感受到的困擾,便是「無法從另一伴身上獲得安全感」。究竟無法對伴侶感到安全,是另一伴不值得自己信任,還是從小到大的安全感都不曾獲得滿足,這是很值得我們去省思的事情。


這麼說來,難道我們的關係只能被過去所決定,而沒有任何翻轉的機會嗎?


安全伴侶・翻轉關係的新開始

其實關係型態並非一如既往地無法被改變。在一些相關的研究中有發現,雖然過往的依附經驗深刻地影響著我們與他人的互動關係,但是隨著自己與親密伴侶交往的程度越深,彼此間互動中產生的新經驗,是有機會可以中和過去負面經驗的影響。就算曾經的自己是個安全感不足的人,也有可能因為交往一個足夠安全的伴侶,讓你們在共同地努力與經營之下,緩解過去成長帶來的傷痛,開始讓自己能夠投入到一段舒適的關係當中。


關係的相處一直都是人們成長會遇見的難題,那些過往無法決定的部分,透過長大後的發現與整理,拓展我們去看見關係中不同的可能性。它的發現讓我們能夠提前預備,在未來與他人的相遇中,願我們都能更自在舒服地表達自己。




資料來源:https://www.pexels.com/zh-tw/search/sunshine/


參考資料:

邱珍琬(2014)。大學生知覺從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與影響。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10(1),53-86。

孫頌賢(2003)。原生家庭對兩性人際之影響—淺談系統觀的兩性諮商。輔導季刊,39(3),62-69。

楊懿恬、高淑芳(2012)。原生家庭與親密關係對成人依附風格的影響。諮商與輔導,316,37-40。


59 次查看0 則留言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