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小王子》裡不夠成熟的愛:唯有接受失落,才能建立真實關係

已更新:2022年2月25日

撰文者 薛 喬 實習心理師

審閱者 繆妮晏 諮商心理師


世界經典名著《小王子》故事單純,寓意卻雋永深刻。我在不同的年紀讀《小王子》,感受和啟發都不同。第一次讀《小王子》時才國小的年紀,那時的我渴望長大,不明白小王子對成為大人的抗拒和輕視。第二次讀《小王子》,是在「看似長大」的20歲,介於少女與女人的模糊邊界,在變成大人的路途中掙扎前行,一方面哀嘆著天真不再,一方面卻又還沒學會為自己負責。第三次讀《小王子》的現在,開始學會思考:「長大也許沒有那麼糟糕?」,也看到書中提到許多「長大」伴隨的議題。今天,想透過小王子與玫瑰的關係,與大家聊聊如何在長大的過程中,覺察並學會接受失落、從而建立真實的親密關係。


「那時我還年輕,不懂的愛」

小王子住的B612星球上,有一朵驕傲盛放的玫瑰,她用美麗的外表、過剩的自尊,向小王子索求愛,她點亮了小王子孤單的星球,她是小王子心中永遠的白月光。小王子無微不至的呵護脆弱但美麗的玫瑰,玫瑰也心安理得享受著。沒過多久,小王子開始氣惱玫瑰總是盛氣凌人,總是索求無度,他沉醉於玫瑰的美麗,卻難以承擔建立關係過程中必經的磨合,於是他決定離開。

小王子與玫瑰的戀愛,是許多人初戀的縮影。一對幼稚的戀人,在彼此身上尋找自己缺失的部分,尋找對愛情的羅曼蒂克幻想。熱戀時眼裡滿是對方的光芒,缺點與爭執忍忍就過了。一旦激情褪去,當發現對方與理想中不一樣,磨合的辛苦就被無限放大,不夠成熟的我們,像小王子一樣無法承受失望、無法接受對方真實的樣子,負氣轉身離去,卻又在離開後,思念對方的身影,後悔自己的選擇。

小王子在與玫瑰道別後,踏上了環遊群星之旅,他遇到了國王、愛慕虛榮的人、酒鬼、點燈者、地理學家,最後來到了地球,遇到了帶著死亡誘惑的蛇,以及教會他建立關係意義、生的價值的狐狸。小王子與玫瑰的分開無疑是一個成長、哀悼關係的結束、並練習接受失落的機會,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小王子一路上都在後悔自己的決定,都在分開後(亦即感受不到現實層面惱人的磨合後),思念自己的玫瑰,他從未真正接受這段關係的結束。即使在小王子與狐狸互相馴養後,他滿心思都是曾被自己拋棄的玫瑰,他看不見眼前正在發生的關係,這也是為何小王子最後又再一次選擇拋棄狐狸,用生命與蛇做交易,拋棄現實中沉重的軀體,想要飛回B612星球,挽回消逝的關係。


學會接受不完美,才能與他人建立真實連結

對我來說,《小王子》的結局是沉重、重蹈覆轍的。小王子並沒有在旅行的試煉中學會長大,但是我們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寫出不一樣的結局。

小王子與玫瑰的關係,讓我想到客體關係學者Klein提出的嬰兒內在心理位置發展,Klein認為,嬰兒的內在狀態,要從「妄想-分裂位置」,走向「憂鬱位置」,才是健康的發展,才能從封閉的、向內的自我關注,走向開放的、向外的關注他人,才能與他人建立健康的連結。在「妄想-分裂位置」,嬰兒對外在他人有全好、全壞的想像,無法接受他人身上同時存在好與壞的特質,就向小王子看待玫瑰的方式,一旦對方並不完美,就選擇離開。但若幸運的,能夠從「妄想-分裂」走向「憂鬱位置」,嬰兒會練習接受外在他人同時存在好、壞的特質,並消化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帶來的失落,建立真實的關係,並幫助自己內在兩極的整合,學會愛、被愛、與復原的能力。

Klein雖然強調的是嬰兒階段的發展,但身體已經不是嬰兒的我們,內心有可能因為過去來不及修復的關係創傷,一直停留在小孩的樣子,內在的小孩會我在們未來試圖與他人建立關係時,讓我們跌跌撞撞,總是受傷。但就如同嬰兒有機會走到「憂鬱位置」,身體已經是大人的我們,也有機會讓內在的小孩從「妄想-分裂」走向憂鬱,可能是因為遇到另一個願意涵容我們的重要他人、可能是透過一段安全穩定的諮商關係,讓我們在這段自我修復、自我整合的旅程,重新相信即使彼此都不完美,對方仍是一個足夠好的人、自己仍然能夠愛人與被愛,彼此可以在這段真實、深刻的關係,一起學會共享關係中的愉快與不愉快。



推薦閱讀

Antoine de Saint-Exupery(2010)‧小王子(張家琪;1版)‧木馬文化。(原作出版於1943)

N. Gregory Hamilton, M. D.(2013)‧人我之間:客體關係理論與實務(楊天圍、周仁宇;1版)‧心靈工坊。(原作出版於1988)

297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