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蔡宜軒 心理師

心情變好了,我還要諮商嗎?

已更新:2022年5月17日

在什麼情境下你會預約諮商呢?

生活遇上麻煩時,可以尋求朋友、前輩建議,可以運動、購物、看電影,方法很多,那是什麼情境我們會選擇諮商?

記得以前在練習寫諮商腳本時,老師提醒我:來談者的故事編得很完整,可是缺少「來談動機」。要不是生活中遇上了一個促發事件,讓來談者心裡很不舒服、很焦慮,很少人會主動走進諮商室說:「我想要自我探索」。所以每個預約諮商的背後,都是帶著心裡的難捱在等待被緩解;但也會有這樣的時候—諮商時間排到了,但原本的促發事件不在意了,解決了,這時候還需要赴約嗎?

​我會建議:是的。


雖然困擾程度不再強烈,但光是去整理困擾消失的原因就很有意義。如果困擾消失的原因是出自內在—例如轉換想法、或是有了新的因應方式,借用優勢中心取向諮商(Strength-Centered Counseling)的理念:「當我們能指認出自己的資源和優勢,而且過程中是有人見證的,它的力量會更加強大,更有機會複製在未來的生活」;而如果困擾消失的原因是出自外在—例如求職失利,後來通知錄取了、或是擔心伴侶出軌,後來發現是誤會,那更需要透過諮商認識事件對我們的意義、學習因應焦慮的方法,因為如果下一次沒這麼幸運,是不是又會再次難受呢?




我相信當困擾程度大到有想要諮商的衝動,那個事件一定不是簡單角色,一定對當事人有著獨一無二的暗示。何不透過這次機會更認識自己呢?不要錯過內在美好的自己限時開了小門,邀請我們進入的機會呀。

52 次查看0 則留言

Yorumla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