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近尾聲,家中孩子卻還每天打電動上網,到底有沒有在準備開學? 回學校後能順利調整心情重新上軌道嗎?
有這些擔心的父母們,讓我們花點時間了解一下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已經網路成癮,一起想想如何協助孩子回到現實世界中,和父母、師長、同學建立有意義的關係,身心健康成長。
如何判斷孩子已經網路成癮了?
美國匹茲堡大學學者 KIMBERLY S. YOUNG在2009年提出一個快速
判斷網路成癮的標準,只要在下列8個問題中,回答「是」的數目有5個
以上,就可初步判斷已經有網路成癮的跡象。
1.專注於網際網路或線上活動,且在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
2. 需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在線上才能得到滿足。
3. 曾多次嘗試戒掉網路使用,但並沒有成功。
4. 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會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或是脾氣煩躁。
5. 花費在網路上的時間超過原本的計劃或打算。
6. 為了上網不惜影響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學業或工作機會的損失。
7. 向家人或朋友說謊隱瞞涉入網路的程度。
8. 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釋放一些無助感、罪惡感、焦慮或沮喪。
這些判斷依據是從美國精神學會制定的DSM-IV《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中,「賭博成癮症」的診斷標準中修改而來(Frances, A., First, M. B., & Pincus, H. A.,1995),有其學理根據之外,從發表至今也因為使用上的方便性,被眾多專家學者引用,是一份簡單、可靠的評量。父母可與孩子找個時間,一起檢視在運用網路上,有沒有前述狀況發生。
有些父母會說:「孩子連跟我好好吃頓飯都沒辦法,根本不可能跟他一起做量表檢視啊!」
這時父母應該思考的是:「孩子沈迷在網路世界,有可能是一種逃避與家人互動的保護機制,孩子可能是藉由網路、電玩,來逃避在家中的難受心情。」
若只想要解決孩子沈迷電玩的行為,而不主動關心孩子們沉迷電玩的成因,是治標不治本,難以從根本改變孩子的問題行為及心態。
身為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我們可以靜下心想想,為什麼孩子這麼不願意和我溝通?有什麼情況是他會比較願意坐下來談,該怎麼再次創造類似的場景,並藉機運用上述8項標準,理解孩子沈迷網路、電玩的嚴重程度,適時回應、協助孩子找回人生的自主權。
孩子有苦難言,網路讓他更自在?
國內外已有許多學者進行研究,試圖理解青少年沈迷於網路的原因,也有專家整理出個人心理因素如下(王智弘,2008[1] [2] ):
(一)網路成為生活問題的避難所:青少年不知如何解決生活問題(如:課業受挫、家庭關係不理想、生活沒有目標、人際關係受挫),也沒有成人在旁適時關心、引導,因而利用網路來避開痛苦。
(二)網路滿足現實生活所不易獲得的心理期待:網路讓當事人滿足其成就感、自尊心,像是在現實生活難以獲得的學業成就,可在網路對戰中獲得榮譽、表揚、認同。
(三)其他的心理問題:有網路成癮問題的當事人可能有其他同時存在的心理問題,例如:過多敵意、焦慮、憂鬱等情緒(過多才會產生問題,適度的情緒皆為正常),
甚至可能連帶有精神疾病出現:如躁鬱症、憂鬱症、過動及注意力不足症候群、社交恐懼症、精神分裂症與人格異常等,這個狀況中的當事人可能已經喪失正確判斷、自我控制的能力,需要更多專業團隊(精神科醫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等)的介入及協助,才能減輕其症狀。
怎麼幫孩子?真誠的溝通與關懷,練習看見孩子的努力
依照上述可能的成因加以探討,只要孩子不是有嚴重的其他心理問題,父母可針對第(一)、(二)項因素進行協助。
首先,父母要先思考孩子可能的挫折來源,並用關懷的口氣問問孩子:「我猜你是因為.....感到挫折、無能為力,是這樣嗎?如果不是,那有沒有什麼事情讓你感到難過、挫折呢?」
先讓孩子開口描述他感受到的負面情緒,父母在孩子述說情緒時,要謹記「不評價」、「尊重孩子感受」為原則,這樣才有雙向溝通的可能性。
接著再問問孩子:「那爸爸/媽媽能怎麼樣幫助你感覺好一點呢?」如果孩子說得出他期望獲得的協助,父母就有施力點和孩子建立更安全、支持的關係,最終目標是讓父母成為孩子的避難所,取代網路世界的避難功能。
接著,孩子的自尊心、成就感需要在現實世界中被滿足,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簡單的稱讚做起,例如在孩子主動幫忙時給予稱讚,培養孩子自主行動的習慣。
尊重孩子的想法與興趣,在他努力的同時給予肯定,例如:「雖然比賽結果不理想,但是你這段時間的努力我都有發現喔,我欣賞你這麼為比賽努力的態度。」即使在學習過程中遭受挫折,父母在旁給予安慰、支持、鼓勵,都能支持孩子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繼續前進,獲得現實世界的榮耀感。
當孩子控制不了自己時,父母可以如何協助?
沈迷在網路無法自拔的孩子,深埋在內心的挫折感、痛苦,
需要被父母看見,並給予需要的引導,有時父母也得堅定地設下界線
執行並提供替代方案,才能成功幫孩子戒斷網路成癮。
例如:跟孩子約定一天上網2小時,時限到了孩子若還不關掉網路,
爸媽可以先試著提醒說:「時間到了,我們剛剛有約定好要結束使用網路」若孩子依然無法抽離,父母就必須堅定地行動、和孩子一起將電腦關閉,協助孩子學會自律,並提供替代方案,
例如:「現在的時間你可以看書、運動、我們一起聊天、逛街或是讓眼睛好好休息。」剛開始難免會遇到孩子失控反抗的情況,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堅定維護設下的界線,孩子發現反抗無用,才有可能轉換方向、學習自律。
父母是孩子接觸世界的第一道屏障,真實的世界中有人給予溫暖,也有人會給予考驗及挑戰,父母除了給予孩子溫暖及關懷,適當地陪伴孩子面對挫折,讓他們理解真實世界可能會面臨的挑戰,協助孩子自己找到解決之道,才能訓練孩子成為獨立、負責的勇者。
參考文獻
Young, K. S. (1998).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1(3), 237-244.
Frances, A., First, M. B., & Pincus, H. A. (1995). DSM-IV guidebook.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王智弘(2008)。 網路成癮的成因分析與輔導策略。輔導季刊,44(1),1-1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