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喬 實習生5月4日致命的陷阱?-為何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總是互相吸引(下)撰文|薛喬 實習心理師 校閱|繆妮晏 諮商心理師 (google 圖片:創用CC授權) 在上個月的文章,介紹了焦慮依附風格、逃避依附風格的人,在親密關係中常見的的感受與行為模式。這個月,將來帶大家看一看,這種看似互斥的依附風格,為什麼總是在關係中互相吸引,一次次掉入這甜蜜又...
陳姿伶 實習生5月4日用「說」自己來交朋友吧!——淺談自我揭露在關係中的應用撰文| 陳姿伶 實習心理師 審閱| 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每次看到聚會中的話題人氣王,常常讓你感到好生羨慕嗎? 每次想要認識一些不同的新朋友,卻常常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讓我們練習從「說」自己出發,利用「自我揭露」來交到新朋友吧~ 自我揭露的意涵...
黃芊菡 實習生5月4日短暫停止思考,休息吧!撰文| 黃芊菡 實習心理師 審閱| 陳盈吟 諮商心理師 閉上你的眼睛,深呼吸,腦海裡浮現出的是什麼呢?是一整天的待辦事項?十點要與客戶開會、五點要接小孩放學、要帶寵物去看醫生......滿滿的未完成的工作;或許還會有一些煩惱?要不要換工作、跟家人的相處出問題、和伴侶正在磨合...
薛 喬 實習生5月4日致命的陷阱?-為何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總是互相吸引(上)撰文|薛喬 實習心理師 校閱|繆妮晏 諮商心理師 (google 圖片:創用CC授權) 你可能聽過、看過身邊許多朋友,總是糾纏在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裡,痛苦的深陷其中,卻又捨不離開,好不容易結束一段糟糕的感情,卻又在新的關係中重演「你追我跑」的戲碼。凡是耳聞過「依附理論...
謝昀書 實習生5月4日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淺談「冒牌者症候群」【下篇】撰文| 謝昀書 實習心理師 審閱| 繆妮晏 諮商心理師 許多前來尋求諮商協助的個案,都期待能與「夠好」的自己相遇:希望自己能在課業上有傑出的表現、在工作上有被認可的成就、在關係中扮演模範伴侶/家人,為了追尋理想的自己付出了許多(甚至過多)努力,卻難以看見並認可這些努力,於是...
陳姿伶 實習生5月4日換雙眼睛看自己——從正向心理學觀點看見自己的正向特質撰文|陳姿伶 實習心理師 審閱|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如果邀請你用幾個形容詞來介紹你自己,你會說些什麼呢? 是謙虛、體貼、真誠,這類感覺「正向」的形容詞會多一些, 還是自私、猶豫、懶惰,這類彷彿較「負向」的描述會多一點? 常常我們會說特質是一體兩面的,且往往無所謂的好壞之分。...
薛 喬 實習生2月25日傾聽我們的身體:淺談身體界限與性騷擾(上)撰文|薛喬實習心理師 校閱|繆妮晏 諮商心理師 C是一名20多歲的女性,從事服務業。一日,她上班時接到一通男性民眾的電話,認真工作的C在電話中初步了解該民眾的需求時,卻在電話那頭聽到粗重的喘氣聲,經確認後,該民眾正在電話當中,透過C的聲音進行自慰。...
陳姿伶 實習生2月25日童年時期的依附傷痛,長大後有機會翻轉嗎?撰文|陳姿伶 實習心理師 審閱|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依附」與自我概念 在心理學領域當中,可能很多人都曾聽過「依附(attachment)」兩個字。依附簡單來講,就是我們會對另外一個特定的對象形成情感上的聯繫,而這個對象從早年時期的父母到長大成年後的伴侶都包括在內。...
馬佳歆 實習生2月25日讓幸福重「身」-淺談身體意象與親密關係撰文|馬佳歆 實習心理師 審閱|陳盈吟 諮商心理師 當望向鏡中的自己,你看見什麼呢? 不夠有線條的腰臀、有些平坦的胸、又或者是不夠挺的鼻樑? 對於總是怎麼看都不甚滿意的身體,你的感覺又如何? 這些你對於自己身體的看法就是「身體意象」。身體意象包含你怎麼看自己以及猜想他人如何...